照相机选购常识_照相机使用常识 -真快乐商城

最近搜索全部清空

照相机相关文章文章共 9
照相机光圈起什么作用?怎么调?
标签:
时间:2013-08-09 15:31:27
很多网友询问“照相机光圈起什么作用?怎么调?”,所以国美小编总结了照相机光圈的相关信息,现在分享给大家。  光圈是一组叶片组成的近似于圆形的东东,作用有以下几条:  1、控制光通量:光圈大(F1.4)则进光多,弱光环境下能保证更高的快门速度;反之,光圈越小(F22)则越少。  2、控制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浅(也就是常说的背景虚化的比较好);光圈越小,前后景就越清晰(风景照常用小光圈,如F11~F16)。  3、在闪光摄影中,光圈还能控制闪光灯和环境光的光比。环境光用快门控制,闪光量用光圈控制。  景深:焦平面前后的清晰范围。  调节方法:  1、单反和带手动功能的DC:拨到光圈优先模式(A或AV),然后拨动机身上的拨轮;  2、手动镜头:直接转动机头上的光圈环;  3、部分全自动DC无法调节光圈,只能相机自己根据当时的场景自动决定。(答案编辑:冰冰)
怎么拿稳照相机?
标签:
时间:2013-08-09 15:27:09
很多朋友在使用照相机的时候都会手抖,那么“怎么拿稳照相机?”,所以国美小编总结了照相机使用时的相关信息,现在分享给大家。  首先要拿得起,手部力量很重要。  而且要拿得稳,拿得平。千万不要点头哈腰,站立要直,放松肩膀,两脚齐肩宽,如果要降低机位,可采取单腿跪,坐或蹲的姿势,  横拍时照相机要紧贴眉骨部位,右手要握紧,但肌肉要放松,双臂紧靠身体两侧,左手托握镜头,这样既可以转动镜头调焦,又不改变手持照相机的姿势。  竖拍时,把快门按钮放在上端,让相机的大部分重量落在托握镜头的左手上。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按快门时平稳呼吸,也可适时短暂屏气,按下按钮时,应缓缓增加压力,也就是挤压而不是敲击,直至快门打开,保持压力直至相机完成所有动作后再抬高手指。  练习方法可以在光线下让滤光镜在墙上反射一个光点,然后,按快门看光点的晃动情形判断是否相机抖动。(答案编辑:冰冰)
照相机很久不用受潮了怎么办?
标签:
时间:2013-08-09 15:24:16
有网友询问国美小编“照相机很久不用受潮了怎么办?”,所以国美小编总结了照相机受潮的相关信息,现在分享给大家。  1.立即切断电源,以防电路烧毁。如果相机在关机状态下,需马上卸掉电池。  2.如果相机溅入的是淡水,通常专家会建议把相机放在台灯、射灯等轻微热源下让水分慢慢散去,或将相机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放置至少一天,然后通电进行功能检查。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切断电源,送当地维修站维修;若无不良反应,便可以正常使用。  3.驱潮切勿心急。不要用电吹风等强热源直接靠近相机,这会导致线路严重老化,甚至使得相机外壳、电路板变形。  4.如果相机遭遇海水、饮料或整机进水,应立即送维修站进行处理。因为海水及饮料对相机的电路板、机内的金属零件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会造成相机的报废。  5.进水的相机经过维修后,由于进入到相机机芯片以及电路板金属孔里的液体无法清除干净,如果受潮将会继续锈蚀,所以进过水的相机在保存时务必注意防潮。  以下是维护办法:  对于普通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如果购买专业干燥箱来保存显然有些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建议用密封性比较好的密封箱来保存就可以。密封储物箱一般超市里都有卖,大小规格都有,价格在10-30元不等,我们可以根据相机的大小选购一个合适的箱子。不过,最好选购密封性好的箱子,通常封口处带有密封胶条。  变色硅胶是摄影发烧友最常用的防潮干燥剂,它在干燥时为蓝色,受潮后为粉红色,这时可放置到日光下暴晒或者放在微波炉烘,就又变回蓝色,可以多次使用,而且这种硅胶不会排出有毒和腐蚀性气体,用作相机防潮来讲就再合适不过了。一般的化工商店都有变色硅胶卖,一般10-12元一罐,500克,价格很便宜。  将变色硅胶放在密封箱的底部,上面用一块干净白布做隔离层,把相机放在上面就行,原则上不要让数码机直接接触变色硅胶。有一点要注意,放入相机前,先把相机的电池拿掉,用软布将相机上的脏物和汗擦干净。最后,盖上盖子,均匀的按压盖子使其盖好封闭,以免撒气。  优缺点:此种方法比起密封塑料袋+干燥剂防潮法能更好的吸收潮气,并防止潮气进入,但是密封箱的大小与密封性并不统一,受密封箱容积限制,我们通常只能放入少量的器材,再加上密封效果并不能保证,因此这也正是此种方法的弊端。  普通密封式防潮箱大多由强度较高的塑料制成(也有胶质的),盖口配备有橡胶密封圈,顶部有压力调节阀门可以解决由于负压箱盖打不开的情况。内部配备吸湿装置(吸潮卡),并可以通过充电加热来恢复干燥状态,反复使用。箱体上多数还配有湿度计。  优缺点:维护起来比较麻烦,不过结构简单,价格便宜,除了摄影器材外还可以存放其它容易受潮霉变(答案编辑:冰冰)
照相机为什么能照相?原理是什么?
标签:
时间:2013-08-09 15:20:34
很多人都不明白“照相机为什么能照相?原理是什么?”,所以国美小编总结了照相机的相关知识,现在分享给大家。  和眼睛一样有各种东西  传统相机成像过程:  1.经过镜头把景物影象聚焦在胶片上  2.胶片上的感光剂随光发生变化  3.胶片上受光后变化了的感光剂经显影液显影和定影  形成和景物相反或色彩互补的影象  数码相机成像过程:  1.经过镜头光聚焦在CCD或CMOS上  2.CCD或CMOS将光转换成电信号  3.经处理器加工,记录在相机的内存上  4.通过电脑处理和显示器的电光转换,或经打印机打印便形成影象。  具体过程:  数码相机是通过光学系统将影像聚焦在成像元件CCD/CMOS上,通过A/D转换器将每个像素上光电信号转变成数码信号,再经DSP处理成数码图像,存储到存储介质当中。  光线从镜头进入相机,CCD进行滤色、感光(光电转化),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将拍摄物体“分解”成了一个一个的像素点,这些像素点以模拟图像信号的形式转移到“模数转换器”上,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到图像处理器上,处理成真正的图像,之后压缩存储到存储介质中。  景物的反射光线经过镜头的会聚,在胶片上形成潜应影,这个潜影是光和胶片上的乳剂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再经过显影和定影处理就形成了影像。摄象头的数码影像和胶片成像原理不同,是经过镜头成像在CCD上,经过CCD的光电转换,生成视频信号,再经过显示屏电光转换,才生成图像。(答案编辑:冰冰)
照相机什么牌子好用?
标签:
时间:2013-08-09 15:17:48
很多网友询问国美小编“照相机什么牌子好用?”,所以国美小编总结了照相机品牌的相关信息,现在分享给大家。  单反里面佳能和尼康最好的  各具特色,各领风骚  都是日本人,相互配合赚取中国人的钱而已  其他的,就技术而言,宾得非常棒,是135单反的鼻祖,目前还是比较小众一些  索尼是一个搅局者,但是目前来说并不在传统领域强大,原因很多  奥林巴斯已经推出传统单反领域,专攻微单  三星嘛,不说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还有生产过单反  卡片机方面  目前的分类一般有卡片机、长焦机两类  当然也有交集,也就有了便携长焦机,还有微单  微单里面,索尼最领风骚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操控上还有所欠缺  奥林巴斯具有相当的实力,但是市场做得相对差些  松下具有坚强的技术支持还有灵活的策略,可选之才  富士另辟蹊径,目前也是在一步一步拓展在高端领域的份额,不可小视  如果要推荐的话,最推荐索尼  长焦机  虽然总体上佳能的产品线最为齐整,松下在长焦机领域有着很强实力还有历史优势  但是目前长焦的产品线最齐整的还是富士  不过长焦机这种机型对于很注重画质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只是垃圾  应急即可,或者初学时候练练手  不适合长久使用  卡片机  总的来说,佳能在卡片机领域也还是最值得推荐的品牌,  每个系列定位较准而且都功能强大  高端的G系列也只有松下LX系列可比较了  高端方面最推荐这两个  中端的话,富士的性价比不错,功能也还可以,但是人性化还有待于提高  尼康就是比较中庸,虽然不是多突出,但是贵在踏实,厚重  其他的来说,松下是很值得考虑的  是一个真正在做相机的企业  至于三星之流,忽悠人的而已,不必考虑(答案编辑:冰冰)
照相机的使用要领是什么?
标签:
时间:2013-08-09 15:15:06
很多人询问国美小编“照相机的使用要领是什么?”,所以国美小编总结了照相机使用的相关信息,现在分享给大家。  1.拍摄时,相机要拿正。在拍摄人像、建筑物时,相机镜头不能过仰、过俯或左右倾斜,否则会使拍摄对象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或使景物的水平向偏离地平线,使景物有东倒西歪的感觉。  2.拍摄时,相机要拿稳。否则会使影像出现双影或模糊不清。持之以按快门不要用力过猛,特别是在1/30秒以下更要注意稳定。要像射击时扣扳机一样,先轻轻地按下第一道簧,抓住时机再及时按第二道簧。1/15秒以下最好用三脚架,或将相机依托在固定物上拍摄。  3.使用自拍器时,要轻轻地拨。在没按下快门之前,切勿硬拨回原位,否则容易损坏自拍器的弹簧和齿轮。  4.在使用帘式,小型相机时,特别要注意保护布帘,切勿用手指使劲摸触,尤其不能让尖的东西弄破布帘。  5.相机镜头不能长时间对着太阳,防止漏光。尤其是布帘快门的相机,因为太阳光聚焦的作用,容易烧坏布帘。  6.定快门速度时,不能定在相邻的两级速度中间。相机调速盘的每个刻度上,都有个小穴或小槽,必须拨定到位,才能正常运行,指在两级速度之间,不但得不到准确的速度,而且容易损坏快门。光圈的级数,可以指在两级光圈系数之间。  7.在使用小型相机时,最好要养成先上胶卷后调速度盘的习惯,有的小型相机在上胶卷前是定不准速度的。  8.使用相机后,必须检查快门和自拍设备是否放松,因快门结构的核心机件是弹簧,弹簧紧张的时间过长,易使弹力减弱,影响快门速度的准确性。  总之,相机的种类很多,使用相机的方法也不尽同。使用相机时,先要查看相机的型号、镜头的规格、使用的方法等。新的相机都有说明书,要仔细阅读,熟悉各部件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没有说明书而以不清楚的,一定要问清,切勿强行拨弄。在拍照前,还要检查一下相机的附件带全了没有,甚至连胶片卷轴这类小件都要考虑周到,稍有疏忽便会影响摄影的顺利进行。(答案编辑:冰冰)
照相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标签:
时间:2013-08-09 15:11:48
有网友询问国美小编“照相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所以国美小编总结了照相机的相关信息,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  照相机的发展简史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质的各种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答案编辑:冰冰)
照相机的发展史
标签:
时间:2013-08-09 15:08:42
很多人想要了解“照相机的发展史”,所以国美小编总结了照相机发展史的相关信息,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等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在公元前400年前,墨子所著《墨经》中已有针孔成像的记载;13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人走进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景物;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珞)做基片的胶卷。  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胶卷的出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年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制成了著名的“天塞”镜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  不过这一时期的35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视式取景器。1930年制成彩色胶卷;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和金属幕帘快门。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照相机品种繁多,按用途可分为风光摄影照相机、印刷制版照相机、文献缩微照相机、显微照相机、水下照相机、航空照相机、高速照相机等;按照相胶片尺寸,可分为110照相机(画面13×17毫米)、126照相机(画面28×28毫米)、135照相机(画面24×18,24×36毫米)、127照相机(画面45x45毫米)、120照相机(包括220照相机,画面60×45,60×60,60×90毫米)、圆盘照相机(画面8.2x10.6毫米);按取景方式分为透视取景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任何一种分类方法都不能包括所有的照相机,对某一照相机又可分为若干类别,例如135照相机按其取景、快门、测光、输片、曝光、闪光灯、调焦、自拍等方式的不同,就构成一个复杂的型谱。  照相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和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以光子为载体,把某一瞬间的被摄景物的光信息量,以能量方式经照相镜头传递给感光材料,最终成为可视的影像。  照相机的光学成像系统是按照几何光学原理设计的,并通过镜头,把景物影像通过光线的直线传播、折射或反射准确地聚焦在像平面上。  摄影时,必须控制合适的曝光量,也就是控制到达感光材料上的合适的光子量。因为银盐感光材料接收光子量的多少有一限定范围,光子量过少形不成潜影核,光子量过多形成过曝,图像又不能分辨。照相机是用光圈改变镜头通光口径大小,来控制单位时间到达感光材料的光子量,同时用改变快门的开闭时间来制曝光时间的长短。  从完成摄影的功能来说,照相机大致要具备成像、曝光和辅助三大结构系统。成像系统包括成像镜头、测距调焦、取景系统、附加透镜、滤光镜、效果镜等;曝光系统包括快门机构、光圈机构、测光系统、闪光系统、自拍机构等;辅助系统包括卷片机构、计数机构、倒片机构等。  镜头是用以成像的光学系统,由一系列光学镜片和镜筒所组成,每个镜头都有焦距和相对口径两个特征数据;取景器是用来选取景物和构图的装置,通过取景器看到的景物,凡能落在画面框内的部分,均能拍摄在胶片上;测距器可以测量出景物的距离,它常与取景器组合在一起,通过连动机构可将测距和镜头调焦联系起来,在测距的同时完成调焦。  光学透视或单镜头反光式取景测距器都须手动操作,并用肉眼判断。此外还有光电测距、声纳测距、红外线测距等方法,可免除手动操作,又能避免肉眼判断带来的误差,以实现自动测距。  快门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部件,最常见的快门有镜头快门和焦平面快门两类。镜头快门是由一组很薄的金属叶片组成,在主弹簧的作用下,连杆和拨圈的动作使叶片迅速地开启和关闭;焦平面快门是由两组部分重叠的帘幕(前帘和后帘)构成,装在焦平面前方附近。两帘幕按先后次序启动,以便形成一个缝隙。缝隙在胶片前方扫过,以实现曝光。  光圈又叫光阑,是限制光束通过的机构,装在镜头中间或后方。光圈能改变能光口径,并与快门一起控制曝量。常见的光圈有连续可变式和非连续可变式两种。  自拍机构是在摄影过程中起延时作用,以供摄影者自拍的装置。使用自拍机构时,首先释放延时器,经延时后再自动释放快门。自拍机构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机械式自拍机构是一种齿轮传动的延时机构,一般可延时8~12秒;电子式自拍机构利用一个电子延时线路控制快门释放。(责任编辑:冰冰)
如何选择照相机?
标签:
时间:2013-08-09 15:05:22
很多网友询问国美小编“如何选择照相机?”,所以国美小编总结了购买照相机的相关知识,现在分享给大家。  一、选参数。根据价位在同价位里选择参数更优的。选数码相机最重要的参数有:  1、感光元件(CCD或CMOS)大小,成像质量重要参数,越大越好,成像越清晰,消费级DC一般从1/1.6--1/2.5英寸,全画幅单反36×24mm。弱光拍摄通常CMOS优于CCD的,而背照式的CMOS又优于前照式的。  2、焦段范围,目前广角端最小可达24mm,越小拍摄范围越广;长焦端看光学变焦倍数,用光学变焦倍数×广角焦距=长焦端焦距,越大可以将远景拉得更近,目前消费级DC最大光学变焦倍数可达30倍。数码变焦是浮云。  3、最大光圈,越大弱光拍摄效果越好,背景虚化也好,目前最大可达1.8,小的一般为3.5,数值越小光圈越大。  4、像素,图片大小的参数。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人选相机只看像素,认为像素越高拍出的图片越清晰,其实像素与成像质量毫无关系,它只是图像大小的参数,像素高的图片大,如果你要放大幅的广告画、宣传画,就选高像素的,否则就不必追求像素,像素大反而占用存储空间大,普通用途5-6百万像素就够了,像素太高完全没有实际意义,反而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其实现在1200像素的卡片机如果设置在600万像素,拍出的照片要优于1200万像素的照片(将图片都放大到100%对比下很明显)。  5、光学防抖,可以抵消部分抖动的影响,提高出片率。数码防抖也是浮云。  二、选镜头。镜头也是影响成像质量的重要部件,著名镜头品牌有:施耐德、莱卡、蔡司。  三、选品牌。比较有实力的品牌,单反顺序为佳能、尼康、宾得、sony。消费级相机不分顺序佳能、尼康、柯达、富士、松下、奥林巴斯、sony等。(这些品牌不能绝对的说那个更好,要看具体产品),另外三星的相机不要选,三星有些型号单看参数很诱人,但他的实际成像质量、可靠性都还有差距。  四、选外形。外形有体积小巧的卡片式设计和体积较大的类单反设计,这个并不一定体积大的成像就好,比如松下的LX3卡片机成像就远远优于类单反的富士S2000HD。不过一般卡片机的光学变焦倍数比较少,最大的也只有十几倍,而类单反的长焦现在可以做到30多倍。(答案编辑:冰冰)